檢查柴油發電機組油箱的密封情況是保障機組安全運行的重要環節,需結合靜態觀察、壓力測試及細節排查,確保無泄漏隱患。以下是具體步驟和方法:
一、前期準備與安全注意
-
安全前提
- 確保發電機組處于停機狀態,關閉油箱出油閥(若有),斷開機組電源。
- 清理油箱周圍雜物,保持通風良好,嚴禁明火、靜電(操作時穿防靜電服,避免使用金屬工具敲擊)。
- 準備工具:手電筒、抹布、肥皂水(或專用檢漏劑)、卷尺、記號筆、記錄本(用于記錄漏點)。
二、外觀直觀檢查
通過肉眼觀察油箱表面及連接部位,初步判斷密封隱患:
-
油箱本體檢查
- 查看油箱外表面是否有銹跡、凹陷、劃痕,重點檢查底部(易積油腐蝕)、側面焊縫(焊接缺陷易泄漏)。
- 若發現局部油污殘留(非飛濺污染),可能是慢性泄漏點,用抹布擦拭后標記,后續重點測試。
-
連接部位檢查
- 進出油管接頭:檢查與油箱連接的進油管、回油管接頭是否松動,密封墊圈(如 O 型圈)是否老化、開裂、變形。
- 油箱蓋:檢查蓋體與油箱的密封面是否平整,密封圈是否完好(無硬化、斷裂),蓋體鎖扣是否能緊密閉合。
- 放油螺塞 / 排污閥:位于油箱底部,檢查螺塞是否松動,密封墊是否老化(若有油污滲出,可能是密封不良)。
- 液位傳感器 / 油位計:若油箱裝有電子液位傳感器或機械油位計,檢查其與油箱的連接部位是否有油跡(傳感器密封圈易老化)。
三、肥皂水檢漏法(靜態壓力測試)
適用于檢測微小泄漏或難以直觀發現的漏點,原理是利用氣體泄漏時產生的氣泡判斷位置:
-
加壓準備
- 若油箱有加油口,先確保油箱蓋密封良好,通過加油口向油箱內通入壓縮空氣(需連接減壓閥,控制壓力≤0.05MPa,避免壓力過高導致油箱變形)。
- 若無壓縮空氣,可將油箱注滿柴油(或清水,清水需后續徹底排空),利用液體自重產生壓力(適合小型油箱)。
-
涂抹檢漏劑
- 用刷子將肥皂水(或稀釋的洗潔精水)均勻涂抹在油箱焊縫、接頭、疑似漏點等部位。
- 仔細觀察涂抹區域,若出現持續冒泡(氣泡不斷產生且變大),說明該位置存在泄漏(靜態泄漏)。
-
重點測試部位
- 焊縫處:沿油箱所有焊接線逐段測試,尤其邊角焊縫(焊接時易出現虛焊)。
- 螺紋連接:如油管接頭、放油螺塞,需涂抹在螺紋與密封墊接觸部位。
- 油箱蓋:關閉油箱蓋后,在蓋體與油箱的密封面邊緣涂抹肥皂水,觀察是否冒泡(檢測蓋體密封是否嚴密)。
四、動態運行測試(模擬實際工況)
靜態檢查無問題后,需模擬機組運行時的狀態(油箱可能因震動、溫度變化導致泄漏):
-
機組短時間運行
- 向油箱加入少量柴油(約 1/3 容積),啟動發電機組,運行 10-15 分鐘(帶動部分負載,模擬正常工況)。
- 運行過程中,觀察油箱表面、接頭處是否有新鮮油跡滲出(震動可能導致松動部位泄漏)。
-
停機后復查
- 停機后,待油箱溫度降至常溫(避免高溫影響密封件狀態),再次用肥皂水測試靜態壓力下的密封情況,確認是否因熱脹冷縮產生新漏點。
五、特殊情況檢查
-
油箱變形導致的密封失效
- 若油箱曾受撞擊或長期承重變形,可能導致整體密封面錯位(如油箱蓋無法緊密貼合),需用卷尺測量油箱垂直度、平面度,或觀察蓋體與油箱的縫隙是否均勻(縫隙不均勻說明變形)。
-
內部銹蝕穿孔
-
若油箱使用年限較長,內部可能因水分、雜質銹蝕穿孔(外部難以直接觀察),可通過以下方法判斷:
- 向油箱內注入清水至滿箱,靜置 1-2 小時,觀察外部是否有滲水點(清水比柴油更容易發現微小漏點)。
- 若懷疑底部銹蝕,可傾斜油箱(需固定穩妥),使底部可能的漏點接觸液體,再檢查外部。
-
若油箱使用年限較長,內部可能因水分、雜質銹蝕穿孔(外部難以直接觀察),可通過以下方法判斷:
六、江蘇中動電力要求檢查結果處理
- 若發現泄漏點,需根據漏點位置和原因修復(參考前文 “常見泄漏原因與修復措施”),修復后需重新進行密封測試,確保無殘留隱患。
- 若油箱整體老化嚴重(多處泄漏、大面積腐蝕),建議直接更換新油箱,避免反復維修導致安全風險。